「苦路」(拉丁文:Via Dolorosa),又被稱做是「苦傷路」,
是耶路撒冷城裡一條由「獅門」(Lion Gate)一直走到「聖墓教堂」的一段路。
指的就是當年耶穌在被抓走後,被宣判罪刑、而後釘死在十字架,
他一路揹著十字架在耶路撒冷城中走著,這一路上所承受的苦難及遭遇,
也因此才被稱為「苦路」。
「苦路」一共有十四站,其中又分成了兩大部分:
前面九站位在耶路撒冷的古城區內,而後面的五站全部都在「聖墓教堂」裡。
☆起源:
「苦路」(Via Dolorosa)的名稱是到了16世紀才被正式命名,
是根據傳說及聖經中的章節,努力追溯及考證而成的歷史之路。
據文獻記載,這段耶路撒冷舊城中耶穌受難前背負十字架所走過的路,
早在拜占庭時期(西元第三世紀),基督徒們就會在耶穌受難的苦路上遊行。
到了十二世紀,當時出現一股朝聖的風潮,
歐洲各國的信徒絡繹不絕地前往耶路撒冷,到聖地去朝聖,竭力尋找耶穌受苦的地點。
這個傳統演變到十六世紀時,負責監護聖地的方濟會修士們將其確立路線
(內容來自口述傳說與聖經四福音書),
並在沿途一些據說是某些特別事件發生的地點,向朝聖者講述耶穌受難的經過。
一切的起點從「獅門」(Lion Gate)開始。
耶穌在橄欖山的「客西馬尼花園」被出賣,
而後被羅馬士兵抓到大司祭”彼拉多”(Pilate)那兒受審判。
在苦路中的每一處,都有個黑色圓形鐵盤來做為標記。
【苦路第一站】是耶穌受審的地方。
當時這裡是個衙門,耶穌被抓到”彼拉多”(Pilate)的面前接受審問,
因為他自稱是猶太人的王,引起群眾的憤怒,要求把耶穌釘上十字架。
(現在這裡已經變成一間穆斯林的學校。)
【苦路第二站】就在第一站的對面,這裡現在叫做「鞭笞教堂」(Church of Flagellation)。
耶穌在這裡受到了羅馬士兵的鞭打,
為了諷刺他自稱為王,還被要求戴上荊棘做成的皇冠。
耶穌在這裡被打成重傷後,就被要求背上十字架,開始走上了「苦路」。
(教堂內有許多的彩繪玻璃都在訴說這一段故事!)
【苦路第三站】是耶穌第一次跌倒的地方。
因為在「鞭笞教堂」那裡時,已經被打得遍體麟傷了,
而十字架又很重,所以他不堪負荷而跌倒。
在「苦路」上耶穌總共跌倒了三次,
時間越離越短,可見其體力已不堪如此折磨,
走在這條路上的教徒們,邊感受其苦痛,內心應該也是無比難受。
第三站與第四站位於耶路撒冷城裡,最熱鬧的街道上,
旁邊還設有警察哨,我們住的修道院,就位於此處。
苦路第三站和第四站距離很近(就在隔壁),第三站是左手邊的小教堂,
要走下地下室,裡面有著耶穌跌倒的雕像!
【苦路第四站】是耶穌和母親瑪利亞相遇的地方。
在耶穌跌倒後,一抬頭便看見瑪利亞流著淚望著他。
第四站目前是個教堂祈禱室,建於西元1881年,庭園中竟然還開了餐廳。
【苦路第五站】在第四站再往前一點的岔路上。
到了第五站這裡,耶穌已經精疲力盡,
於是羅馬士兵命令在旁邊觀看的”西利奈人”(Cyrene)
”賽門”(Simon)幫助耶穌背負十字架。
賽門一開始是相當不願意的,
但是當他幫助過耶穌之後,被耶穌所感動,而最後成為耶穌的門徒。
【苦路第六站】
耶穌走到這裡,有個女子”維若妮卡”(Veronica)拿手帕幫他擦去臉上的血水及汗水。
據說擦完臉之後,手帕上就印上了耶穌的面容,而這條手帕也變成了聖物。
天主教的宗教藝術中,有非常多跟”維若妮卡的手帕”有關的畫作。
第六站就在第五站這條路的左手邊,大門上有著特殊的符號。
而隔壁那扇門比它更為搶眼,因為是扇漂亮的藍色大門。
這裡目前是個天主教會的教堂。
【苦路第七站】這裡是耶穌第二次跌倒的地方。
第七站位於商店街小巷子的盡頭,橫在一條人來人往的街道上,
很容易找到,但卻不容易拍到。(街上人太多~)
在西元一世紀時,這邊曾經是耶路撒冷的主要道路,
古時城牆只到這邊終止,城門就在這邊再往南一點的地方。
這是前往郊區的地方,也就是當時耶穌從這裡離開耶路撒冷城,
來到了郊外,最後在郊外死亡、被埋葬、而後復活。
【苦路第八站】耶穌安慰了耶路撒冷哭泣的婦女們。
在人群中,有許多耶穌的追隨者,看到耶穌受到磨難而哭泣,
但是耶穌反而回過頭來安慰她們,要她們不要為他而哭,
而是應該為她們自己與她們的兒女而哭!
第八站比較難找,因為不在街道上,
也不在前往「聖墓教堂」的路上,而是在一條小小的叉路上。
石頭上的十字架,下方有個小小的圓孔洞,
據說耶穌到此時,因被過度折磨而體力不支,匍伏在這牆上,
而後的朝聖者來到此處,都會撫摸此洞,遙想當年耶穌所受的苦痛。
第九站要走回到原來的路上,往「聖墓教堂」的方向走,
在右邊會有個通往屋頂的樓梯,往上走去,還要再繞到後方,
就會看到第九站的鐵盤,這裡現在也是個教堂。
【苦路第九站】是耶穌第三次跌倒的地方。
從被審判、鞭打,背上十字架走到這裡,
傷痕累累的耶穌已經體力耗盡,這條「苦路」已經來到”盡頭”…
走到這裡,內心無比沉重,
接下來的各站,都在「聖墓教堂」(Church of Holy Sepulchre)內了。
(耶穌在此被脫去衣裳、釘上十字架,而後死亡及復活。)
延伸閱讀
- ﹝2014以約遊記﹞The Allenby/King Hussein Bridge邊境通關
- ﹝2014以約遊記﹞Israel。耶路撒冷舊城閒晃–古城門巡禮
- ﹝2014以約遊記﹞前進巴勒斯坦(Palestinian)— 耶穌誕生地「伯利恆」(Bethlehem)
- ﹝2014以約遊記﹞「伯利恆」 — 計程車詐騙事件!(附錄:「牛奶教堂」)
- ﹝2014以約遊記﹞番外篇1:阿拉伯世界竟然不使用阿拉伯數字!
- ﹝2014以約遊記﹞Israel。有錢人的橄欖山(Mt. Olives)
- ﹝2014以約遊記﹞番外篇2:小心啊~處處留情的中東男人!
- ﹝2014以約遊記﹞Palestinian巴勒斯坦。隔離情感與自由的高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