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5-2)
若要問我波羅的海三國中,最喜歡哪一個城市,我一定會私心推薦”里加” (Riga)。
在這個城市居遊的日子,是最愜意自在的,
除了天氣因素,迷人的小家碧玉街景、到處充滿悠揚的音樂演奏,
和各種動物(貓狗鴨鳥魚)共存的環境,當然還有美好的物價,以及不多的遊客。
這是在「里加大教堂」側邊的Jauniela 25/27號的房子,
它是典型的「新藝術風格」(Art Nouveau)建築,
之後在新城區會看見很多這樣風格的建築群,到時會再詳述。
這棟建築最著名的,就是上面裝飾的頭像,標準的新藝術建築風格,
好華麗,很得Frank的心~
背對「里加大教堂」,從右側鑽進一條美麗的小巷– Amatu iela。
這條巷子散落著新藝術風格的精緻唯美建築,是一條走華麗風的可愛巷道!
大小基爾特之屋(The Great Guild & The Little Guild)就位於這條街上。
☆大基爾特之屋(大公會)Lielā Ģilde (The Great Guild) :地點 Amatu iela 6、Rīga.
從十三世紀起,里加城的貿易興起,由貿易商人、工藝師所組成的行會組織也跟著蓬勃發展。
當時由德國富商組成的「大基爾特」(大公會)大約出現在1330年,
而後地點變換過幾次,一直到十九世紀中葉,
才又在當時的原址建造了這座「大基爾特之屋Lielā Ģilde 」(The Great Guild)。
它是一棟哥德式風格的建築物,強調垂直線的設計,
現在現在此處是拉脫維亞”國家愛樂管弦樂團”的演奏廳。
☆小基爾特之屋(小公會) (The Little Guild) :地點 Amatu iela 5、Rīga.
「小基爾特之屋」(The Little Guild)則是由工匠藝師組成的行會組織,
就像是座童話故事中的城堡般,是由建築師Johan Daniel Felsko所設計的新哥德式建築,
記錄著老里加的工藝發展歷史,目前作為會議、展場及宴會之用。
(「小基爾特之屋」與「大基爾特之屋」僅一巷之隔)
走出這條Amatu iela巷子,左手邊舊看見這棟鵝黃色的大建築物,
就是著名的「貓之屋」(Kaķu Nams)。
☆「貓之屋Kaķu Nams」(The House of the Black Cat ) :地點 Meistaru iela 10/12,Rīga.
憤怒的貓之屋,有個有趣的小故事。
這是1909年由Friedrich Schefel 所設計的建築,屋主是一位富商,
他想加入「大基爾特」商會,但因為不是德國人,遭到無情地拒絕,
一怒之下,他就在「大基爾特之屋」的對面蓋了這棟豪宅,
並故意在屋頂兩端尖塔上,各做了一隻發怒的黑貓,而大黑貓弓起身子、尾巴高高豎起,
憤怒凶狠地對著「大基爾特之屋」,挑釁敵對的意味濃厚。
為此雙方還告上法庭,最後黑貓有轉向,表示和解之意。
現在則是讓居民及遊客津津樂道,覺得拉脫維亞人十分幽默風趣呢!
繼續往前走,就會來到「火藥塔 Pulvertornis 」(The Gunpowder Tower)了!
☆火藥塔 Pulvertornis(The Gunpowder Tower) :地點 Latvijas Kara muzejs Smilšu 20、Rīga.
火藥塔建於十四世紀,但是在1621年時,被瑞典大軍摧毀了,原始建築只剩下底座基石的部分。
西元1650年,為了加強防禦功能以保護內部珍藏,重建成厚達2.5公尺的城牆。
”里加古城”中,這是惟一被保留下來的瞭望塔樓,目前是「拉脫維亞戰爭博物館」。
這排城牆好美啊~
在這裡散步時,有個婦人牽條大狗經過,饅頭最愛狗,
一直想靠近人家,但是又愛又怕的,
對方很熱情地把牽狗繩交給饅頭,
跟她說狗狗很乖,可以讓她牽看看…饅頭開心到不行!
已經這麼大了,卻還是沒有危機意識,每每在路上看見貓狗,總是興奮地向前衝過去,
熱情地想摸摸人家,被吼了才嚇跑,還好牠們都有主人牽著,不然可能真的會被咬傷…
這座拱門叫做「瑞典門Zviedru vārti」(The Swedish Gate)。
☆「瑞典門Zviedru vārti」(The Swedish Gate) :地點 Atgriežu iela、Centra rajons, Rīga.
拉脫維亞從十二世紀開始,便陸續被波蘭、瑞典、德國及俄國占領。
瑞典統治拉脫維亞的期間,興建了此座防禦城牆– 「瑞典門」,
塔街(Torņa ielā)經過此門通往城牆外的瑞典軍營。
原本有25座的城門,如今唯一僅存這一座,
城門後來經過改建,上方加蓋成一棟房子,現在是”拉脫維亞建築師協會”。
不過當地流傳著一則美麗又哀傷的傳說,
當時有位里加的少女,她愛上的駐守在此處的瑞典士兵,
兩人常常半夜在此幽會,結果後來被發現,不容於當時社會,
被抓起來後,塞進了城門的城牆裡面(處死),
後來只要半夜經過瑞典門,若能聽到這對殉情戀人的情話私語,
那就表示你已經找到了真愛!
(這…這是鬼故事吧?!嚇死人了…… )
☆「三兄弟之屋Tris Brali」 :Mazā Pils iela
「三兄弟之屋」分別是Maza Pils iela 的17、19和21號。
這三幢建於中世紀的民宅,緊緊相連在一起,就像好兄弟一樣,
是里加老城裡最有名的中世紀民宅,當地人稱它們為「三兄弟」(Three Brothers)。
不過它們並非建於相同年代。
右邊的白色房屋(white house),建築年代最久遠(大哥),
約建於十五世紀,是目前拉脫維亞最古老的民宅,
屋頂呈「山」字造形(gabled roof),是里加最古老的磚石結構建築,
大門入口處連接著兩條長石凳,俗稱「門邊石」,是那個年代常見的建築形式。
而有趣的是,因為在當時課徵「窗戶稅」,窗戶越大稅越重,
因此為了節省「窗戶稅」,大家的窗戶就越做越小。
和其他兩間房子相較之下,可以很明顯看出窗戶較小,而且還向內縮了一段。
中間的黃色屋子(yellow house)(二哥)在1646年重新整建過,
上頭也寫了「1646」,成為牆面上的裝飾品,
山牆有著濃郁的哥德式風格(雕刻像),大樓前沒有一樓的陽台。
左邊最小巧的綠色房子(green house)(小弟)最年輕,
一直到十八世紀才出現,可以看到它的大門帶有巴洛克風格的門楣雕飾。
由於這三棟建築與拉脫維亞的歷史、文化和建築發展過程都深具意義,
自1995年起,由總理簽署將「白屋」(17號的大哥)收歸國有,
並改為「拉脫維亞建築博物館(Latvian Museum of Architecture )」由國家來管理和保護。
逛完「三兄弟之屋」,也走到了「道加瓦河」畔(Daugava),
這裡有個”克里斯多夫”的銅像。
☆「Big Christopher 像」(Lielais Kristaps):
正確地點以GOOGLE標示:56°56’59.4″N 24°06’01.3″E
以前有一個長得很高大的人,叫作克里斯多夫(Christopher),
他專門搭載人們渡過「道加瓦河」來到里加城。
有天夜裡,他聽見河的對岸傳來嬰兒的啼哭聲,他出去尋探,發現真的有個嬰兒,
便抱著他渡河,但是走到河中央時,嬰兒卻越來越重,
回到家之後,他把嬰兒安置妥當後才入睡。
隔天早上醒來,嬰兒不見了,放置嬰兒處竟有個巨大且裝滿黃金的袋子,
克里斯多夫(Christopher)一直將袋子收藏起來,直到他離世。
後人用這些錢興建了里加城,
而里加城的第一座建築物,就是位在當年克里斯多夫(Christopher)的家。
晃了一下午,雖然走了不少路,不過一點也不覺疲累,
可能是陽光溫暖、空氣佳、溫度又舒適,
整個里加城也少了遊客的紛擾,越走精神越好呢!
傍晚六七點,天色微暗,走回飯店的途中,
經過這個露天的休閒公園(Open-Air Leisure Park EGLE)。
這座小公園十分熱鬧,它結合了餐廳、啤酒屋、藝術市集,以及音樂表演的場所,
是里加城居民的休閒場所。饅頭在這裡看見許多裝置藝術,每一個都要拍照。
看看這些照片,就知道玩得最開心的是誰了~
本日散步路線如下:
延伸閱讀
- 【波羅的海】愛沙尼亞。塔林古城(Tallinn, Estonia):搭乘時光機來到中古世紀~
- 【芬蘭波羅的海】芬蘭”赫爾辛基”搭船往愛沙尼亞”塔林”。跨國渡輪初體驗(Linda Line)
- 【波羅的海】愛沙尼亞。塔林古城(Tallinn, Estonia):Toompea上城區。長腳街V.S.短腳街
- 【波羅的海】愛沙尼亞。塔林古城(Tallinn, Estonia): 在Toompea 鍛鍊腳力的一天!
- 【波羅的海】愛沙尼亞。塔林(Tallinn, Estonia):塔林旅遊須知及經驗分享
- 【波羅的海】愛沙尼亞。塔林(Tallinn, Estonia):悠閒!放慢腳步,移動少一點,才能看的多一些~
- 【波羅的海】拉脫維亞。里加(Riga, Latvia):晴空萬里的東歐小巴黎!
- 【波羅的海】拉脫維亞。里加(Riga, Latvia): 舊城巡禮!傾聽老城說故事~
里加感覺是個很棒的城市, 這篇文章好生動有趣, 父女感情很好, 妳們一家人一起旅行真的非常幸福, 謝謝妳的分享!